傍晚 6 点,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小王带着队员返回刑侦支队,整理走访记录。“李队,今天走访了周边 12 户居民、1 名拾荒者和 10 名施工队队员,只有拾荒者老李提到一个月前在小楼二楼闻到过异味,一名住户提到三个月前看到一辆白色面包车停在附近,但都没有更多细节;监控调取也不理想,周边监控少且分辨率低,没找到可疑线索。” 小王向李明汇报,语气中带着一丝沮丧,“目前还是无法确定死者身份、死亡时间,也没有找到指向嫌疑人的有效线索。” 李明看着走访记录,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:“虽然没有重大发现,但拾荒者提到的异味和白色面包车,都是潜在线索。明天安排人重点排查三个月前那辆白色面包车的行踪,扩大监控排查范围,看看能不能找到它的行驶轨迹;同时,让技术科尽快对现场提取的毛发、蓝色布料和铁锹进行检测,希望能从物证上找到突破口。另外,继续走访棚户区周边的商铺、小卖部,看看有没有人注意到可疑人员或车辆,不要放过任何细节。” “是!” 小王点点头,重新振作精神,“明天我会带队继续排查,争取找到更多线索。” 夜幕降临,城北棚户区渐渐安静下来,只有拆迁现场的警戒线在灯光下格外醒目。小王站在刑侦支队的窗前,看着窗外的夜色,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—— 即使线索再少,也要坚持追查下去,不能让死者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埋在瓦砾下,一定要找到真相,还死者一个公道。而此时,技术科的灯光依旧亮着,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检测现场提取的样本,期待能从细微之处找到关键线索,为案件侦破带来转机。 当天晚上 7 点,刑侦支队技术科的实验室里,灯光亮如白昼。小杨和小孙穿着白色实验服,戴着无菌手套,面前的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着从城北棚户区拆迁现场带回的物证 —— 密封在证物袋里的 3 根毛发、1 块蓝色布料碎片、1 把生锈铁锹,以及从铁锹头和尸体周边提取的 2 份泥土样本。 “先从毛发开始吧,看看能不能提取到 DNA,说不定能直接关联到死者或嫌疑人。” 小杨将第一根毛发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,调整焦距,屏幕上立即呈现出毛发的横截面。“这根毛发的毛鳞片完整度较低,根部没有毛囊,说明是自然脱落或被外力扯断的,提取核 DNA 的难度较大,只能试试线粒体 DNA。” 小孙在一旁准备 DNA 提取试剂,闻言抬头说道:“没有毛囊确实麻烦,线粒体 DNA 只能追溯母系亲属,就算提取成功,也得在数据库里大量比对才能找到匹配信息,短期内很难出结果。不过先试试吧,万一有惊喜呢?” 两人分工协作,小杨负责显微镜观察与样本处理,小孙负责试剂调配与 DNA 提取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操作,3 根毛发均未能成功提取到核 DNA,仅有 1 根毛发提取出微量线粒体 DNA。“只能先把这个线粒体 DNA 数据录入数据库,慢慢比对了,短时间内指望它确认死者身份不太现实。” 小杨摘下手套,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语气中带着一丝失望。 接下来是蓝色布料碎片的鉴定。小杨将布料碎片放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下,仪器很快生成了布料的成分分析报告。“成分是聚酯纤维,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涤纶,这种材质很常见,广泛用于工装、运动服、窗帘等物品,没有特殊的品牌或产地标识,很难缩小排查范围。” 小孙拿起布料碎片,对着灯光自习观察:“你看布料的纹理,是平纹编织,边缘有明显的撕裂痕迹,撕裂处的纤维有磨损,说明不是新撕裂的,至少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。另外,布料上沾有少量暗红色污渍,咱们检测一下是不是血迹。” 他将布料碎片上的污渍刮下少量,滴加鲁米诺试剂,在紫外灯照射下,污渍处并未出现典型的蓝色荧光。“不是血迹,可能是铁锈、泥土或其他污染物。” 小孙记录下检测结果,“这布料太普通了,除了知道是涤纶材质、平纹编织,没有任何能指向特定人员或场景的信息,基本没什么侦查价值。” 随后,两人将重点放在铁锹和泥土样本上。小杨用棉签擦拭铁锹头,取样后进行金属成分分析,结果显示铁锹头主要成分为铸铁,表面的锈迹成分是氧化铁,与普通民用铁锹的成分一致,没有特殊合金或加工痕迹,无法通过材质溯源找到购买者或使用者。 “再看看泥土样本,对比一下铁锹头上的泥土和尸体周边的泥土,看看是不是来自同一区域。” 小孙将两份泥土样本分别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重,然后加入蒸馏水搅拌,观察土壤颗粒的沉降速度和分层情况。“从沉降分层来看,两份泥土的沙粒、粉粒、黏粒比例基本一致,都属于壤土,而且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、pH 值也相同,说明铁锹头上的泥土确实来自尸体周边区域,这能证明这把铁锹大概率就是掩埋尸体时使用的工具。” 小杨补充道:“但光知道这一点没用,铁锹已经生锈严重,手柄上没有任何指纹残留,也没有刻字或标记,无法确定它的主人是谁。咱们查一下市区内近三年售卖这种型号铁锹的商家,看看能不能找到购买记录?” 小孙摇了摇头,打开电脑调出相关数据:“这种铸铁平口铁锹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型号,市区至少有 50 家五金店在售卖,而且大多是现金交易,没有购买者身份登记,根本无法追溯来源。除非能找到铁锹上的特殊磨损痕迹,与某个特定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匹配,但这难度太大了,短期内很难实现。” 两人又对铁锹手柄的磨损程度进行了鉴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