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【当然是诓骗六皇子去边关,他在京城争权夺势啊。】 “荒唐,这弹幕上究竟是哪个贼人在造谣,一定要彻查。”丞相气得吹胡子瞪眼。 丞相乃是三朝元老,先皇的心他最是明了。当年二皇子被养在德妃名下,本是透明的二皇子,因着德妃的关系,也总算能见上先皇。 最开始,先皇并未把这个皇子放在心上,可见的次数多了,发现这个孩子天赋聪颖,和年轻时的自己很像,便隐晦地让丞相多教导。 德妃和丞相当时就猜测,先皇是将二皇子当成继承人来养育的。 别人不知道,丞相是知晓的,太子去世后,先皇日日忧愁,感慨后宫皇子天赋堪忧,竟无一人堪当大任。 先皇自从和云辰宇交流过几回后,心情才慢慢转好,日日传唤丞相,询问云辰宇的学习情况。 丞相为何没有误会是六皇子呢? 六皇子天生善战,只对兵法感兴趣,其余一概不知,先皇每每到德妃宫中,都要与六皇子比试拳脚功夫,父子俩感情很是深厚。 要说先皇最宠爱的皇子,那确实莫过于云辰战。 丞相曾隐晦问过先皇,为何不是六皇子。 先皇只叹气:“战儿天生将才,却不是帝王之相,将来他定是要在前线冲锋陷阵的,怕是要吃不少苦,趁他还小,朕便多宠爱他几分。” 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,先皇确实对六皇子有求必应,但正因为有求必应,德妃和丞相才明白这不是将云辰战视为继承人。 而二皇子,先皇每每对他严加管教,只要没有达到皇上的要求,就会被皇帝严厉斥责。 即使二皇子写的文章,已经是众位皇子中最出彩的,也不会得到先皇的奖赏,先皇就像是鸡蛋里挑骨头似的,也要找出其中的错处,让云辰宇受罚。 记得有一次,二皇子估计是被先皇骂出阴影了,想要讨好先皇却无从下手,便找了个捷径,在文章中引用了先太子的论述,此举让先皇震怒,罚了他几十个板子。 事后安守诚不忍,先要替二皇子讨个公道:“皇上为何对二皇子如此苛刻?此前三皇子等人皆引用过太子的文章,皇上可都是赞叹有加。” 丞相记得,先皇当时只是重重地叹口气:“老二与他们不同,更与太子不同,太子有连家依靠,军事上自然有人替他谋划,他当个仁君也算是平衡了朝廷实力,也符合他的性子。” 先皇看了丞相一眼:“老二没有母家,你们安家乃是文臣出身,若他寻着太子的路子治国,前方军事又有何人替他打点?” 先皇向德妃宫殿,深深地看了一眼:“帝王就要有自己的风范,不可终身活在他人的光芒下。” 安守诚浑身一震,那个时候,他才彻底确认,二皇子才是天命所归。 只是彼时只有丞相与德妃二人知晓,当时贤妃掌管后宫,她的三皇子是夺嫡热门人选,丞相和德妃为了云辰宇的安危,决定暂时将此事瞒着。 但这其中的弯弯绕绕,天下百姓不知啊,百姓们此刻都围在天幕下吃大瓜。 【如此说来,这次地动不是巧合,难道是天罚?】 【我看就是天罚,皇帝一上位,便出现这奇怪的天幕,很难说这不是上天的某种指示。】 【好像是诶,天幕处处彰显华夏先进的文明,趁得我天云国什么也不是,难道不是在扰我民心?也不知道是个什么邪物。】 【啊?我觉得天幕是个好的啊,因为天幕我们有了土豆红薯,很多百姓都熬过了饥荒,还有在天幕的震慑下,周边国家再也不敢来犯。】 那些故意煽动民心的人,眼看无法抹黑天幕,于是又换了个思路,吹捧天幕拉踩皇帝。】 【依我看,天幕就是上天给我天云国的救赎,只是去打仗的是战王,找到土豆红薯的是周将军......】 有人开这个头,就有无数人附和。 【难道六皇子才是天选之人?】 云辰战在北境瑟瑟发抖。 完了,这些人是冲着他来的啊。 云辰战对着天幕直叫唤:“我不是!”他只喜欢战场杀敌的肆意畅快,他一点也不想端端正正坐在朝堂上,看那些老头子吵架啊。 第(2/3)页